一、原因分析
结构设计缺陷
部分液压支架的结构设计存在缺陷,导致其抗扭及抗偏载能力不足。例如,前四连杆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的抗扭及抗偏截能力较差,支架的稳定性较差。
调底千斤顶的设计不合理,如缸径、杆径、行程等参数不匹配,可能导致其在偏载工况下容易发生扭弯。
偏载工况
工作面底板不平整或存在浮煤、浮矸时,支架底座不能平整地与底板接触,导致压力分布不均,产生偏心载荷,使支架受力不均,从而导致调底千斤顶偏载扭弯。
工作面采高掌握不好,部分区域采高大于支架最大支撑高度,或工作面局部顶板冒空时,支架会因吃不上劲而歪倒,进而导致调底千斤顶偏载扭弯。
工作面条件
煤层倾角较大时,支架的稳定性变差,重心偏移增加,容易导致支架歪斜倾倒,进而使调底千斤顶受力不均而扭弯。
工作面底板松软或浮煤、浮矸过多,导致支架底座下陷,压力不均,稳定性降低,易发生倒架事故,进而导致调底千斤顶偏载扭弯。
移架过程中的操作失误
移架过程中,如果操作不当,如降架过多,使支架不能互相依靠,会导致支架歪斜倾倒,进而使调底千斤顶偏载扭弯。

二、解决方法
优化结构设计
对液压支架的关键部件进行结构优化,如加强连杆、底座等部件的强度,提高其抗扭及抗偏载能力。
合理设计调底千斤顶的参数,如缸径、杆径、行程等,确保其在偏载工况下能够正常工作。
改善工作面条件
保持工作面底板平整,及时清理浮煤、浮矸,确保支架底座能够平整地与底板接触。
合理控制工作面采高,避免局部顶板冒空,确保支架能够均匀受力。
加强监测与维护
在使用过程中,加强对液压支架的监测,及时发现并处理偏载、变形等问题。
定期对支架进行维护保养,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。
规范操作流程
严格执行液压支架的操作规定,避免操作失误,如降架过多等。
在移架过程中,注意观察支架的工作状态和顶、底板变化情况,及时调整支架的支撑状态。
采用新技术
研究和应用新的液压支架调斜调偏技术,如自主调斜调偏技术,通过液压支架机制调整支架姿态,提高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稳定性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