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因分析
1. 焊接材料与母材性能不匹配:
焊缝金属与母材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,导致焊接过程中产生应力,形成裂纹。
焊接材料中的杂质(如硫、磷等)含量过高,容易引发热裂纹。
2. 焊接工艺问题:
焊接预热温度不足、拼装间隙过大、焊接参数选择不当等,都会增加裂纹产生的几率。
焊接过程中冷却速度不均匀,导致热应力集中,形成裂纹。
3. 结构件设计与使用环境:
液压支架在煤矿井下使用时,受力复杂,焊缝处容易因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纹。
煤矿井下环境潮湿,推移千斤顶焊缝容易受到腐蚀,进而引发裂纹。

预防措施
材料选择:严格控制母材和焊材中的硫、磷含量,确保其低于0.025%。选用低氢和高强度、高韧性的焊接材料,严格清理焊丝和焊接区域,烘干焊剂。
焊接工艺优化:控制焊接预热温度,对于Q690钢,预热温度应控制在150~200℃。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,焊接电流控制在300A以下。采用低温处理技术,控制焊接加热的温度和时间,减少热应力的影响。
结构设计优化:优化焊接坡口形式,减少焊接残余应力。适当增加结构件的厚度或加强筋,提高焊缝处的强度。
日常维护与检查:建立设备日常巡检制度,定期检查焊缝有无开裂。对发现的裂纹及时进行修复,避免裂纹扩展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