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移千斤顶作为综采工作面的核心动力部件,其运行状态直接受制于地质条件。不同煤层厚度、倾角、顶底板稳定性及水文特征,会对推移千斤顶的推力、行程、抗磨损能力及控制精度提出差异化要求。以下从四类典型地质场景出发,结合实际应用数据与技术方案,系统分析其工作表现。
一、缓倾斜中厚煤层(倾角<15°,采高 1.5-3.5m)
主流 110 型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(额定压力 31.5MPa,推力 299kN)可高效完成 “移架 - 推溜” 循环,平均移架时间≤15s / 架,配合电液控系统可实现跟机自动化。例如,在河南义马煤业耿村矿 2301 工作面(采高 2.8m,倾角 12°),采用郑煤机 ZY6800/18/38 型支架配套推移千斤顶,通过行程自适应控制,推溜精度达 ±50mm,工作面直线度偏差长期稳定在 ±80mm 以内,月推进度提升至 450m,较传统控制方式效率提高 20%。
二、大倾角煤层(倾角 15°-45°)
以山西焦煤西山煤电杜儿坪矿 28307 工作面(倾角 35°,采高 3.2m)为例,传统推移千斤顶在移架过程中,支架下滑力达 180kN,导致活塞杆偏载磨损加剧,密封件寿命从 3 个月缩短至 1.5 个月。通过改用防偏载推移千斤顶(缸体增设导向键,活塞杆镀铬层厚度提升至 0.15mm),配合支架底座防滑千斤顶,将偏载力降低至 80kN 以下,密封件更换周期延长至 4 个月,年节省维护成本超 80 万元。

三、厚煤层放顶煤工作面(采高>3.5m)
内蒙古伊泰集团酸刺沟煤矿 31305 放顶煤工作面(采高 6.8m),采用 250/160-960 型推移千斤顶(额定推力 600kN,行程 960mm),配合缓冲式缸底设计(内置碟形弹簧组),可吸收顶煤垮落产生的瞬时冲击载荷(最大冲击压力达 45MPa),避免缸体开裂。实际应用中,千斤顶无故障运行时间达 800h,较普通型号提升 50%。
四、薄煤层与复杂地质工作面(采高<1.5m,含断层 / 陷落柱)
贵州盘江精煤公司金佳矿 1191 工作面(采高 1.2m)采用 63 型紧凑型推移千斤顶(缸径 63mm,重量较传统型号减轻 35%),配合侧置式安装结构,在仅 0.8m 的作业空间内实现正常移架。通过优化活塞杆与缸体的配合间隙(从 0.05mm 缩小至 0.03mm),避免薄煤层工作面频繁振动导致的 “窜液” 问题,设备出勤率提升至 92%。
五、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选型与维护建议
缓倾斜中厚煤层:优先选择 110 型或 130 型推移千斤顶,搭配电液控系统,注重推溜精度与移架速度平衡;
大倾角煤层:选用防偏载结构(如导向键 + 防滑缸底),额定推力需预留 20% 余量,同时配套倾角监测与调偏油缸;
厚煤层放顶煤:采用大行程(≥800mm)、大推力(≥500kN)型号,缸体需具备抗冲击涂层,密封件选用耐煤尘聚氨酯材质;
薄煤层 / 复杂地质:选择轻量化紧凑型千斤顶(缸径≤80mm),集成负载敏感控制,缸体表面采用耐腐蚀处理(如镀锌 + 钝化)。
